天文臺競賽的興衰史之調校員與精密表
[ 鐘表文化] 歷史上每一位偉大的制表師都將精準作為目標,但精準對鐘表的價值卻微不足道,這是一個迷人的悖論。確實,放眼絕大部分制表歷史,鐘表越昂貴,其精準性可能越低?,F如今,就奢侈腕表而言,品牌價值、潤飾工藝、外觀形象和保養狀況,都比走時性能更重要,也更具吸引力。
Spiraux Réunis的日內瓦工廠,1925年精準很"廉價",不再是我們期望從昂貴機械表中獲得的最重要的回報。情況并非向來如此,從1870年到1970年一直是制表業的黃金時代,當時鐘表的性能與其價值及價格密切相關。
在以火車和電報為特色的新興工業化世界中,直到20世紀,如果您出差旅行,經營企業或工廠,擔任公職或投機股市,那么值得信賴的懷表就和現在的手機一樣重要。在那個時代,制表業的英雄們爭先參加天文臺競賽,調校員們(Régleurs)往往會花費數個月的時間,對參賽儀器的精度進行調節。
"我們是業界的寵兒,"現年88歲的Fran?ois Mercier回憶道,他曾是瑞士制表重鎮力洛克的調校員,也經歷了行業競賽的輝煌時期,直到上世紀70年代初,"對一些公司來說,在競賽中取得成功至關重要。老板們也非常重視競賽結果,因為可以對此進行大量宣傳。"
"如果一枚時鐘在天文臺競賽中勝出,甚至贏得像Prix Guillaume這樣的大獎,那么調校員可以獲得1000瑞郎的獎勵,大約相當于一個月的工資。"Fran?ois Mercier曾為Spiraux Réunis工作,后者制造的Isoval游絲是Nivarox游絲的主要競爭對手。當Isoval獲得最佳熱補償獎后,制作方Ernest Dubois向調校員支付了500瑞郎的獎金。
Fran?ois Mercier這筆花費物有所值,因為普通買家會為在天文臺競賽中表現出色的腕表支付溢價,例如由瑞士納沙泰爾和日內瓦天文臺舉辦的競賽。除此之外,特別著名的還有英國倫敦郊外的基尤-泰丁頓天文臺,走時測試中表現最好的時計會獲得"A"級證書和"特別好"(especially good)的表彰。如果滿分100分,這就意味著獲得了80分及以上。
如何確定最佳時計?日內瓦天文臺臺長Emile Plantamour教授制定了相關標準和程序,他所設計的評級系統一直沿用至今。當然,下一篇關于前石英時代高性能腕表的文章會詳細講述這個故事。
精確--信任度
想要根據Emile Plantamour的系統判定腕表性能,我們必須首先理解三個術語:精準(Accuracy)、精密(Precision)和速率(Rate)。
任何頭腦正常的品牌負責人都不敢宣稱自家產品是絕對精準的。首先,這本身就是一個錯誤的描述。制表師清楚地知道,計時儀器永遠不可能達到絕對精準。所有類型的計時儀器,包括原子鐘,都難免會產生誤差,要么快,要么慢。制表師認為,絕對精準是無法實現的目標,而腕表只能做到相對精準,僅是提到"精準"一詞可能就會引起客戶投訴。
相反,瑞士制表品牌最常用的描述詞匯是精密。"精密"一詞指向腕表的制造和組裝,但并不保證具體性能。精準衡量的是腕表與臺式或筆記本電腦的時間有多接近,而精密則取決于速率,也即一天增快或減慢的時間。速率的恒定性是判斷精密與否的最重要的指標。如果一枚腕表每天規律地增快(或減慢)五分鐘,那么該腕表一點也不精準,但卻非常精密。
基尤-泰丁頓天文臺授予勞力士腕表的"A"級證書,1914年
領航員必須清楚天文鐘的速率,才能將表盤上的時間校正為實時時間。影響天文鐘速率的因素,則是溫度和位置的變化。速率越恒定,天文鐘的走時就越值得信賴。
"速率零變化"(理論上的絕對精密)可以比喻為神槍手將子彈連續打穿相同的彈孔,"零速率"(理論上的絕對精準)則是指彈孔恰好位于靶心。精密步槍的瞄準具和精密腕表的頻率,都可以通過調節,達到更高的精度。
Emile Plantamour教授測量時鐘在不同位置和溫度下速率變化的系統,已經成為國際標準。該系統的一個主要優勢,在于可以根據各種性能指標進行評分,因此不可避免地導致了競賽和獎項的爭奪,而這正是下一篇文章的主題。(圖/文 許朝陽編譯)
2022-06-05 15:42:3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