買表時,我所知道的折扣
[ 品牌文化] 事不宜遲,直入正題。今天,我想和各位談談買表的折扣問題。
雖然我對手表的技術、細節、歷史演變、型號繼承都充滿興趣,沒事就看。但是,我關注最多的,還是手表的價格。一只表,戴一年半載,就準備換了,所以談表不談價錢(行情)我總覺得是空談。畢竟買什么表,還得咱們的錢包說了算。
有錢有有錢的玩法,沒錢有沒錢的玩法,盡量少花錢,買到中意的表,是我們每個買表人的"心愿"。所以下面我將粗略的向各位介紹一下,在買表過程中,我所知道的折扣。其中包含了新表、二手、回收,每個人的情況不同,僅僅給各位做個參考,各位兄弟請因地制宜。
全新黑鬼現在也漲的厲害,并且市面上有不同價格,這是由于一級一級加價和不同供貨來源造成的。
在開始前,我依然要強調,世上絕沒有十全十美,少花了錢就需要承擔少花錢的風險,在國內專賣店買表,是最有保障的方法。另外,由于手表來源不同,造成了價格差別很大,比如現在一只全新有歷黑鬼,價格分別有,62000、60000、58000、56000,這幾種價格我們都能見到,這也是由于一級一級加價和不同供貨來源造成的。下面我所說的,只是最常規的情況。
港行
我們很多人買東西都去香港,覺得香港買東西便宜。通常我們覺得在香港買奢侈品有一些優勢,一是匯率;二是一些包包、手表的香港公價要比大陸低;三是折扣。這樣算下來,本身香港公價低、然后加折扣和匯率,等于有了折上折,這是我們對香港的普遍印象。
港行的價格優勢現在已經不明顯。
因為我平時接觸最多的就是手表和包包,在買包買表的過程中,我逐漸發現,香港奢侈品的優勢在漸漸下降,換句話說,香港的東西感覺沒有那么便宜了。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是,首先是一些品牌在推進"大陸、香港同價"所以提升了香港手表的公價。大陸公價人民幣10萬的表,香港公價要12萬港元。再加上港幣的匯率升高,優勢就小了。通常在香港的正規表店買港行的表,常規型號可以給到85折,更低一些的話,手表能到75折左右,再乘上當天的匯率,就是這個折扣。如果把匯率算成0.9的話,粗略算下來就是0.75x0.9等于0.68(勞力士熱門型號這類的除外)。對于熟悉手表行情的兄弟來說,這個價格算下來,還可以(很多表的香港公價比大陸公價高,這一點請注意)。另外,香港很多手表都賣到了日本,導致某些熱門表缺貨。
歐行
現在和香港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歐洲。歐洲的奢侈品價格比香港低。
歐行的價格要比港行便宜。
前兩天我老婆跟我說,我印象是burberry的圍巾,歐洲要比亞洲這邊便宜1000。手表的情況也是如此,歐洲行貨的價格比港行要低。因為很多歐行的手表都是發到香港,所以我依然用港幣給大家做個例子。歐行的折扣基本是7折左右(或者更低一些,6點幾折),歐行的價格等于,香港公價x香港匯率x0.7左右,按照上面香港匯率0.9的算法,就是0.9x0.7等于0.63,比香港便宜。所以現在很多人跑到歐洲買東西,或者找代購之類的,歐洲奢侈品現在的價格優勢更大些。另外,因為歐洲老外的審美和咱們國內的審美不一樣,一些咱們國內很火的包包、手表,在歐洲就不火,所以國內炒上天,歐洲反而可以輕松買到。
綠鬼的二手價格接近公價。
二手折扣
很多兄弟覺得二手水深,其實玩時間長了,我們就會發現,其實二手市場也是非常規律的。二手市場的表可以分成3種。第一種是熱門表,第二種是常規表,第三種是冷門表。其中熱門表和冷門表占的比例很小,因為火的表就那幾個,冷門的表因沒什么人買,所以賣的人也不多。占據市場巨大比例的常規表,價格其實比較規律,二手價格基本相當于國內公價的5折左右(很多會更低一點兒)。不同附件、不同品相會上下有浮動。熱門表要貴一些,比如勞力士綠鬼、迪通拿這樣的表,都是接近公價。冷門表是越貴的表差價越大,一些冷門表的二手價甚至只有公價的2折。
主流品牌手表的二手價格基本是公價的5折上下。
回收折扣
我想前面提到的內容很多兄弟都了解,買表買包買多了的兄弟,這些世界各地的情況、二級市場的情況,都是經常盯著看的。下面我要說的事情,會比較有意思?;厥照劭?,也就是您的表玩膩了,要出給二手商或典當的價格。手表的回收價格是比較低的,畢竟要給做二手生意的人留出利潤空間。平時經常有兄弟拿表來問"想換新表了,這個表要是收的話能多少錢?"我給各位舉一個例子,大家自己感受一下。某公價人民幣10萬元出頭的手表,回收價格差不多是3萬6左右,基本上是3折多。因為不同的表熱門程度不一樣,熱門一些的表回收價格會高些,勞力士能達到5折上下。像綠鬼這種超級火的表,公價7萬,回收價也要6萬出頭(因為現在綠鬼新表已經超公價了)。我身邊很多兄弟,都是從專賣店買表,在想換表時,考慮出掉之前的表,結果發現回收價只有3折,如此之低,完全不能接受。所以我今天把這個事情寫出來,讓還沒有類似經歷的兄弟,提前有個心理準備。(圖/文 炎彈平)
2022-06-05 15:48:0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