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9年5月11日,Phillips富藝斯將在瑞士日內瓦拍賣一枚George Daniels喬治-丹尼斯的作品,其被譽為"當代最偉大的制表師"。而這枚帶有三問、萬年歷、陀飛輪、同軸擒縱、溫度計、時間等式、月相、動力儲存、時分秒顯示的懷表也是George Daniels所做過的"最復雜的鐘表"。
提及George Daniels的名字,可能部分表友會感到陌生。但他所發明的"同軸擒縱"通過鐘表品牌歐米茄的推廣使用后,卻是大名鼎鼎。
1926年,George Daniels出生于英國。1944年,18歲的他進入英國陸軍 ,當時他就已經對鐘表產生了興趣,于是其自學了維修,同時為軍中好友做過一些簡單修理。1947年,George Daniels退役,拿著50英鎊的退役費采購了一些工具,正式開啟了他的鐘表生涯。
經過十多年的努力,George Daniels于1960年在倫敦開設了第一家屬于自己鐘表維修保養店。機械都是相通的,在設計鐘表時,George Daniels也對老爺車維修有涉及。在此期間,他遇到了對他鐘表生涯起重要"轉折"作用的一位摯友"Sam Clutton"。
Sam Clutton不僅喜歡老爺車,而且還收藏古董鐘表,和歐洲高端鐘表收藏家有大量的聯系。于是通過Sam Clutton的牽線,George Daniels有幸接觸到了大量的精品古董鐘表,這其中就包括十八世紀法國制表大師Breguet的作品。
更為難得的是,作為技師,George Daniels能拆解、保養Breguet的作品,而不是簡單地看看外觀。久而久之,George Daniels成為了研究Breguet的專家級人物。1969年,George Daniels手工做出了他的第一枚懷表,由此開啟了"制表"生涯。
"擒縱"乃機械鐘表的核心部件,為了減少摩擦,傳統的擒縱機構不得不使用潤滑油。但隨著時間的推移,潤滑油會發生老化變質,并最終影響手表走時精度。
George Daniels最為擅長的領域就是"擒縱",其發明的"Co-axial"同軸擒縱影響了世界制表業。同軸擒縱使用徑向摩擦而不是滑動摩擦,從而減少潤滑油的使用,甚至不需要潤滑油。今天我們所常見的同軸擒縱卻不是最初的模樣,George Daniels一開始的設計并不是一個擒縱輪+一個擒縱叉,而是兩個擒縱輪+一個擒縱叉,稱為"Double Impulse Escapement雙輪雙脈沖擒縱"。但是初始的設計非常占體積,為了能加載到手表上,George Daniels對其做出了改進,將原本的兩個擒縱輪疊加在了一起,共用同一個輪軸,所以稱為了"同軸擒縱"。
所以坊間一般按照擒縱的不同,將George Daniels的制表生涯分為三個階段:
Detent天文臺擒縱,1969年至1976年。
Double Impulse雙輪雙脈沖擒縱,1976年至1979年。
Co-axial同軸擒縱,1979年至2011年George Daniels去世。這枚Grand Complication懷表,不僅擁有三問、萬年歷、陀飛輪、溫度計、時間等式、月相、動力儲存、時分秒顯示功能,更重要的是其采用了Daniels引以為傲的Co-axial同軸擒縱。
除了在機械結構上的革新以外,我們也能在這枚Grand Complication懷表上看到Breguet對于Daniels在設計上的影響。比如在如此復雜的鐘表上采用了對稱美學、璣鏤表盤、鍍金機芯......同時Daniels也做了部分的改進,比如指針變成了"箭頭"。
自1987年制成,直至2011年Daniels去世,這枚Grand Complication一直留在他的身邊。在他的一生中從未出售,可見其珍愛程度。
逝后,Daniels幾十年間所收藏的鐘表作品歸屬于了George Daniels教育信托基金。2017年,蘇富比拍賣銷售了其中的134件,募集了800多萬英鎊,用于資助學生在鐘表學、工程學、醫學、建筑領域獲得高等教育。
這其中就包括了這枚Grand Complication,當時成交價格91萬4850英鎊,約合人民幣800萬。不知2年后再次上拍,能拍出何等價格?